何謂IB
國際文憑組織(IBO)正式成立於1967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擁有教育諮詢夥伴的地位。IBO成立的最初目的為服務於國際學校,便於國際間移動的家庭子女入學。20世紀80代IBO提供的大學預科項目(即高中後兩年教育16~19歲的學生)被全球教育界認可為具有較高學業水準的教育項目,被更廣泛的大學、中所接受,在全球範圍內迅速發展、壯大,成為國際學生考取國外大學的最理想選擇。目前已有一千多所大學認可國際文憑,其成員校遍佈十幾個國家,共上千所中學。 後又於1992年為11到16歲的學生增添了中學項目。1997年,又增設了小學部專案,其對象是3到12歲兒童。由此,國際文憑組織(IBO)已成為世界唯一的私立教育機構,提供從幼稚園到小學、中學和大學預科的一整套全方位國際教育體系。
IBO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課程與考試中心在英國卡地夫,在亞太地區、北美地區、歐洲地區、拉丁美洲地區分別設有辦事處,管理、組織各區內學校。
IBO是國際文憑組織的縮寫,它是一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註冊登記的國際教育組織,被稱為“成熟的國際化的素質教育”,在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千餘所成員學校。國際文憑組織汲取了世界許多國家的教改精華,推行師生的創造性理念,培養IB學生具有多元文化和多學科知識,為培養21世紀的通才進行著不懈的努力。
IB的教育哲學是Education for Life(終生的教育),通過綜合的平衡的學科及富有挑戰性的評估,國際文憑組織旨在幫助學校努力發展青年人的個人才智,教會他們把教室裏學到的知識與外部世界相結合。除了嚴格的知識及高標準的學業要求,特別強調培養理想的具有國際意識及負責感的公民。
最終,IB學生應成為批判的、有同情心的思想家;終身的學習者;熟悉當地及世界事務的參加者;分享各民族生存在一個世界上,意識到只有尊重各種文化和不同態度,才能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1.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為六個學科圍繞著一個核心。
核心包括三個方面:
- 擴展性論文(EE): 使學生有機會研究自己特別感興趣的題目領域,並介紹給他們獨立調查研究和協作的技能。文章字數不低於4000英文單詞。只有語言A的論文可用中文撰寫,字數不低於4800中文單字。
- 知識理論課(TOK):旨在克服意識形態偏見,完善自身的思維方式。最後每位學生要完成一篇不少於1500字的論文,以及一篇20分鐘的演講。
- 創造、行動、服務(CAS):旨在使學生瞭解文化知識以外的現實生活,給學生全面的教育。每個學生參加三項活動時間至少為150小時。
六個學科組包括:
- 語言A1與世界文學
- 語言B:母語以外的現代語
- 個人與社會學:歷史、地理、經濟學、哲學、心理學、社會人類學、商業與組織等
- 實驗科學:物理、化學、生物、設計、環境系統等
- 數學:數學高等級、高等數學標準等級、數學研究、數學法
- 藝術與選修:美術設計、音樂、戲劇藝術等,或第三種現代語,或從第三組、第四組中再選一科,或高等數學標準等級
2.學生選課
學生根據本人特長和需要選擇六門課程。並保證每組學科中至少一門。所學六門課程中必須至少三門為高水準。
3.教學評估
國際文憑組織(IBO)有完整的評估系統和評估方式。評估方式可分兩種,分別是內部評估和外部評估。其評估由任課教師和國際文憑組織考官共同完成。評估形式為口試和筆試兩種。考試題目包含完整或簡短的回答問題,以資料為依據的問題,論文,選擇題。每門分數的最高分數為7分,加上拓展論文與知識論文的3分獎勵分數數,滿分為45分。學科總分最低為24分,且必須要有合格的擴展性論文(EE),知識理論課(TOK)和創造、活動、服務(CAS)成績。
4.IBO大學預科專案的部分著名大學錄取標準
5.IBO大學預科專案歷年平均成績分數段
及格分24分段:全球77.55%
良好分31分段:全球39.66%
優良分36分段:全球15.02%
優勝分40分段:全球4.93%
國際文憑中學項目(IBMYP)是站在國際化的起點上真正的以學生為中心,為滿足11-16歲的學生受教育的長遠需求所設計的學習課程。MYP專案特別強調把八個學科與五大領域連接成網狀,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提出質疑並進行批判性的評價,尋找、探索學科之間的聯繫,加深他們對於自身所處社會中作用的意識。中學項目提供的課程,使學生在知識、態度和技能方面得到提高,從而有效地投入二十一世紀的生活。平衡的概念是該項目的基礎,表現在:
★中學項目提供一個基於廣泛學科的學習,確信學生獲得將來必要的知識和技能。
★課程除概念框架外,還包括技能與過程,確信學生不僅在某一學科領域知識淵博,同時提高對原理的真正理解和運用於新情境的能力。
★中學項目提出並行學習的原則,並通過每年平衡的課程實現。隨著學生成長並展思維技巧,他們將更深入地探究學科的奧秘,意識到它們相互之間、以及它們和全球性問題的聯繫。該專案鼓勵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情況下更好地學習。
★中學項目強調孩子的整體發展:情感、認知、創造和身體;它的有效實施依賴於學校對整個教育經歷的重視,包括學生課堂以外的學習。
★中學項目鼓勵平衡階段評估與總結評估。運用單元內的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運用並展示一系列的思維技巧。教師使用的評估方法應包括以教師為主導的評估、小組或同學互相評估和學生自我評估。
1.課程體系
IBMYP的課程結構可以用“一、三、五、八、一”來表示:
“一”是一個根本目的:以人為本;
“三”是三個基本特徵:知識綜合,國際文化,國際交流;
“五”是五個相互作用領域:學習方法,社區服務,健康與社會教育,環境,人類創造;
- 學習方法:涉及智力訓練、態度策略、批判性、一致性、獨立思考,以及解決問題和作出決定的能力。“學習如何學習”並提高對思維和策略運用的認識。
- 社區服務:延伸到課堂以外,要求學生走進他們居住的社區。強調提高對社區的認識和關心,責任感及對社區作出有效貢獻的技巧。
- 健康與社會教育:以整個人的教育為目的,為學生健康生理和健全心理做好準備,意識到潛在的機會並能作出明智的選擇。培養學生對自己的幸福以及對自然和社會環境的責任感。
- 環境: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從而承擔保護環境未來的責任。學生每天都會面對全球環境(包括政治面和經濟面)需要平衡的問題,以及需要作出關於家庭及學校環境問題的決定。
- 人類創造:此領域涉及由人的創造天賦產生的作品,以及它們給社會和人的思想帶來的影響。學生將學習鑒賞人類影響、改變、享受和提高生活質量的能力,鼓勵學生理解科學、美學、技術和倫理學之間的關係。
“八”是八門學科課程:語言A,語言B,數學,技術,藝術,人文,科學,體育;
“一”是一項最重要的活動:個人設計。
學校參考國際文憑中學項目MYP的大綱及教學指南,同時採用我國教育部規定的學科課程,自行編寫教材和安排特定的時間,並依MYP要求,每年開設語言A,語言B,數學,技術,藝術,人文,科學,體育等八門學科課程。
2.個人設計
個人設計是國際文憑中學項目(MYP)的基礎和中心,主要目的為幫助學生理解並運用其所掌握的學習方法、技術、策略,並將其與其他領域相聯繫。個人設計有許多不同的呈現形式,並會要求學生以書面報告陳述其個人觀點。個人設計應在MYP的最後一年完成,內容須反映學生對互相作用領域的了解,並在7級評分中得到3分以上,即可獲得中學項目證書。
- 形式:藝術創作(表演、戲劇、演出等)、命題的書面作業(有關文學、社會、心理學、人類學的2000-2500字的書面作 業 )、小說創作(詩作、戲劇)、科學實驗、發明、特殊設計的實物或程式、對某一企業、某一特殊事件、某一團體制定發展計畫。
- 結構(成品):以書面形式陳述個人觀點。當個人設計是一份論文時,其陳述不應超過300—500字,若是一份作品則在1000~1500字。
- 內容要求: 包含選題過程和製作步驟;指導該設計的想法、所進行的調查及影響;對設計的各種特性、各個方面或組成部分進行描述;敘述設計中遇到的挑戰、困難以及解決辦法;將設計過程和成品與最初目標進行比較與自我評估。
- 評分項目:計畫與發展;資訊/材料的收集;技術的選擇和運用;分析/創造;書面報告的組織;過程和作品的評論;相互作用領域的運用;個人的參與和態度。
3.概念與理解
- 多元文化意識
注重在學生學習有關自己/他人的社會及國家文化時,發展他們的態度、知識和技能,培養包容和尊重、同情和理解,這是所有國際文憑項目的中心思想。中學專案學校包括一系列學校,有些學校由許多國際學生和教職員組成,有些學校的成員則來自同一民族。每所中學項目學校都必須注重多元文化意識的發展:包括檢驗其組織結構、學校氛圍、與外部社區的關係、以及通過學科教學和交叉學科活動所教授的課程內容。發展多元文化意識與校內所有人都有關係。學校需要經常性地對實踐活動的政策和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和改進。
->學校責任:
參與批判式的自我反思,必要時適應學校文化。
通過學科和相互作用領域幫助學生發展自身的文化特性,以及對當前環境的理解。
融入從不同文化、社會、宗教和民族的視角出發產生的課程範例、實施及表現文化特性的活動中。
允許學生對不同的觀點進行思考,從而提高對共性和特性的理解。
鼓勵教職員交流看法並樹立恰當行為的榜樣。
為教職員創造時間,確定和教授學生必要的鑒別不同觀點的技巧和知識。
- 整體教育
MYP要求的教學方法須包含並延伸傳統學科。項目強調對傳統學科組的訓導學習,並將相互作用領域作為主要焦點,發展學科間的聯繫,令學生學習把知識作為一個有內在聯繫的統一體。通過相互作用領域的滲透,學生能夠了解:大多數真實世界的問題需要由多種不同的學科中洞察,他們的質疑技巧得到提升,並能理解通往人類知識的不同通道之間的異同。
->學校責任:
確保課程學科內部或之間發展相互作用領域,使學生獲得對每一個領域的理解。
確信教師們通過共同計畫和組織課程,在課程學科內部或之間交流,並協調學習活動。
為教師提供專業的發展機會,以幫助進一步理解該項目的理念和相互作用領域提供。
組織臨時的特殊事件和活動,通過相互作用領域集中開展多元文化的聯繫。
- 交流
MYP強調交流的重要性,將語言的或非語言作為認識該專案目標的一個途徑,各種形式的表達方式是學習的基礎。在大多數MYP科組中,交流是一個重點目標和評估準則,在於其幫助理解,且允許學生反思和表達。
國際文憑組織特別強調語言的習得,不僅限於認知的提高,同時在保持文化特性的個人發展和多元文化理解上尤其重要。MYP要求學生在中學專案學習階段至少學習兩種語言:一種通常是學生的母語,一種是習得語言。許多學校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需要,鼓勵學生學習第三或第四語言。
->學校責任:
促進校內全體學生母語或其最擅長語言的提高。
為全體學生學習更多的語言提供機會。
幫助那些不懂教學語言的學生學習語言並適應學習環境,使其達到能夠完全參與課堂和校內活動的水平。
鼓勵教師認識到他們都是語言教師,考慮在貫穿課程的概念中提高語言的地位。
考慮和重視表達的多種形式。
鼓勵學生提高他們對語言作為一種交流根據的掌握。通過語言,欣賞人類豐富多彩的表達方式。
4.教學評估
國際文憑中學專案MYP沒有外部考試,實行不間斷的內部評估和外部評估。內部評估分為階段性評估和總結性評估,階段結束後進行總結性評估,總結性評估較慎重,其結果需通知家長。
MYP不提倡學生之間的比較,只將學生表現與評估準則相對比,並根據既定的目標來評價學生。評估方式應符合學生水平和年齡。並由老師進行,分為1至7 個等級(極差、差、尚可、滿意、好、很好、優秀),方式可多樣,如考試、測驗、論文、設計、創作、表演、研究過程、調查研究等。MYP課程與評估是相對應的,5年結束後,學生應有個成績檔案成績單,包括學生在各學科、各方面取得的成績、 等級和體育獲獎、社區服務、活動等的記錄。
國際課程小學項目(PYP)專為3到12歲的孩子設計。PYP可以以各種語言教授。課程的模式採取多種渠道及教學方式,使學生在課堂之外也通過其他方式學到知識。IBPYP作為國際教育的一種模式,一支獨秀,除注重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科知識,也注重他們在社交、體育、情感和文化方面的全方位發展。這個項目是在總結眾多的國內教育和國際教育體系的研究成果和豐富經驗的基礎上而形成的。
1.培養目標
小學專案的培養目標中,最重要的特徵是使學生具有國際觀念。
- 發問者:孩子們具有從事有目的並具建設性的科研能力,能主動學習並樂於學習。他們的好奇心應獲得正確引導,這種好學的好習慣會貫穿一生。
- 思考者:孩子們會用批判性並具創造性的思維方式來進行正確的選擇並解決複雜問題。
- 交際者:孩子們能夠活用多種語言,包括數學符號,來接受資訊並表達思想。
- 冒險者:孩子們能臨危不懼,並有信心和決心探尋新的方法、新的途徑來解決問題,並有勇氣、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
- 有知識:孩子們在校期間探索具有全球性重要意義的主題,由此吸收大量知識。
- 有原則:孩子們有自己的道德準則,正直、誠實並具有正義感。
- 關心別人:孩子們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關心別人並付諸行動。
- 開放思想:孩子們尊重別人或其他種族文化的不同觀點、信仰和習俗,吸取廣泛而不同的觀點。
- 全面發展:孩子們懂得身心發展同樣重要,並具有良好的行為表現。
- 會反思:孩子們會反思自己的學習效果,並以建設性的思維方式分析自己的長處與弱點。
2.課程體系
小學專案PYP的核心為提倡以有目的的問題教學方法,六大主題為探索知識領域提供了框架結構。教師和學生在這些主題思想的指導下設計課程單元,學生通過這些主題探索學科知識,同時大幅打破傳統的學科界限。過程中,他們對重要的概念得以理解,對基本技能和知識得以掌握,對事物發展具有積極態度並付諸實際行動。
3.實施過程
小學專案提供全面教與學的教學方法,並提出了三大相互關聯的要素:計畫大綱、教授綱要、及評估綱要,其中計畫大綱包含五個基本要素。
計畫大綱:"學什麼?",包括了五個基本要素:
- 概念:"我們要讓學生理解什麼?"
這裡包括八個基本概念,都以問題的方式加以解釋。其目的在於激發學生提出問題、勇於思考的能力,其中所涉及的思維空間廣泛又多元。PYP的中心是問題單元,由老師和學生共同設計的研究課題,八大概念貫穿每個單元,是研究每個單元課題的推動力。這些概念促使學生在研究每個課題時,能夠在跨越各個學科領域的空間裡自由探索。
形式:它像什麼?
功能:它如何工作?
因果:它為何如此?
變化:它是如何變化?
聯繫:它與其他事物有何關聯?
觀點:你怎樣看待?
責任:我們的責任是什麼?
反省:我們如何得知?
- 能力:"我們讓學生具有何種能力?"在有計劃的問題教學過程中發展五項跨越學科的基本能力,即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社交能力、科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 態度:"我們要讓學生具有怎樣的價值觀和情感?"小學項目倡導一整套的價值觀,包括忍讓、尊敬、正直、獨立、熱情、同情心、好奇心、創新、合作精神、自信、責任感和熱愛自然與人類。
- 行動:"如何培養學生學以致用?"鼓勵學生想辦法把課堂所學到應用到實際生活,作出明智的選擇,並與同學、老師以及更廣泛的團體共同行動。
- 知識:PYP為所有文化背景的學生提供了六大主要學科知識,包括語言、人文、數學、科學技術、藝術和個人體育和社交。除學校使用的教學語言外,還應教授第二語言以增強學生的國際意識。
教授綱要
PYP在以下兩個方面提供方向和指南:一是行之有效的教學範例。小學項目在計畫、教學和評估三個方面為教師提供了具體的示範性材料,鼓勵老師使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的需要。二是單元計畫方案。其包括六個方面:學習目的、資料來源、學習內容、持續改進、成果評估、評估方法、評估結果。
評估綱要:PYP提倡在校內使用廣泛而平衡的評估方法,包括師生面談、寫作範例、觀察記錄、和由老師或學生本人評估的表演活動。評估方法包含以下兩種:
- 平時評估:貫穿於每天的教學活動中,目的在於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並調整下一步的計畫。平時評估與每天教學緊密相連,兩者缺一不可。
- 期末評估:安排在期末,學生借此機會充分表現自己所學到的知識。
項目 | 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 Cambridge(IGCSE/A-Levels) |
---|---|---|
簡介 | 學習主旨在於了解多元語言及文化,分為四個階段。 IB是全球皆適用的教育體系,著重於孩子的興趣與選擇,並採取互動、體驗式的學習方法。 | 劍橋也是全球適用的教育體系。 其教學較注重固定的課程框架以及考試,強調知識學習、為孩子未來鋪路。 |
學習宗旨 | 互動、體驗、適性 | 知識、考試、學習 |
未來升學方向 | 歐美國家 | 偏向歐洲 |